一、附着点炎的症状
1. 疼痛
- 附着点炎主要表现为疼痛,这是最常见且最突出的症状。疼痛通常在关节周围的附着点部位出现,如肌腱、韧带与骨的连接处。例如,在脊柱的附着点炎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腰部或背部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钝痛,也可能在活动、劳累后加剧,像弯腰、扭转身体等动作都可能使疼痛加重。
- 在跟腱附着点炎时,跟腱与跟骨连接处会出现疼痛,患者在行走、跑步,尤其是起跑或踮脚时,疼痛会明显加重。
2. 肿胀
- 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在附着点部位,可见轻微到中度的肿胀。例如,在手指关节附近的附着点炎,可观察到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有一定程度的肿胀,使关节看起来比正常时粗大。
3. 僵硬
- 患者常常会出现晨僵现象,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者长时间休息后。附着点炎导致的僵硬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比如在脊柱附着点炎患者中,晨僵可能会持续30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活动后可逐渐缓解。这是因为在休息时,炎症介质在局部积聚,活动后血液循环改善,炎症介质被稀释和带走,僵硬症状减轻。
4. 活动受限
5. 局部压痛
- 在炎症的附着点部位进行按压时,会引起疼痛。医生在检查时,通过按压这些部位可以帮助诊断。比如在膝关节周围附着点炎,按压髌腱在胫骨结节的附着点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压痛。
二、附着点炎的治疗药物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
- 常用药物及用法:
- 布洛芬:是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一般剂量为每次0.3 - 0.6克,每天3 - 4次。可以有效减轻附着点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其优点是相对安全、有效,价格较为亲民。
- 双氯芬酸钠:有口服、外用等多种剂型。口服剂量一般为每次25 - 50毫克,每天3次。外用的双氯芬酸钠凝胶可以直接涂抹在疼痛的附着点部位,通过皮肤吸收发挥作用,减少了胃肠道的副作用。
- 塞来昔布:特异性抑制COX - 2,对胃肠道的刺激相对较小。一般剂量为每次0.1 - 0.2克,每天1 - 2次。对于不能耐受传统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副作用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2.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
- 作用机制:这类药物可以延缓或阻止病情的进展,作用于疾病的病理过程。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对附着点的破坏。
- 常用药物及用法:
- 柳氮磺吡啶:对于脊柱关节病相关的附着点炎有一定疗效。开始剂量一般为每天0.5 - 1克,逐渐增加到每天2 - 3克,分3 - 4次服用。它在肠道内分解为磺胺吡啶和5 - 氨基水杨酸,发挥抗炎作用。不过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
3. 生物制剂
- 作用机制:生物制剂主要是针对参与炎症过程的特定细胞因子或细胞表面分子进行靶向治疗。这些药物能够更精准地抑制炎症反应,对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附着点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常用药物及用法:
- 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拮抗剂: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是一种可溶性TNF - α受体融合蛋白,一般剂量为每次25 - 50毫克,皮下注射,每周2次。英夫利昔单抗是一种人 - 鼠嵌合单克隆抗体,通过静脉输注给药,一般剂量为每次3 - 5毫克/千克,第0、2、6周各一次,之后每8周一次。阿达木单抗是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剂量为每次40毫克,皮下注射,每2周一次。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需要密切关注。
在使用药物治疗附着点炎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其他合并疾病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